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 > 正文
讲座 | 韩文强教授莅临永利集团开展 《新生于旧——基于旧有环境的新体验》讲座

来源: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 时间:2023-06-16

2023年6月6日,永利集团迎来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建筑营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韩文强开展的《新生于旧——基于旧有环境的新体验》讲座。讲座由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环境设计系主任邹洲教授主持,环境设计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22E92

主持人开场介绍


韩文强教授曾获美国《建筑实录》设计先锋奖,FA中国青年建筑师奖,香港40 UNDER 40建筑师奖等。作品曾获AS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奖、LEAF欧洲杰出建筑奖、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美国Interior Design年度最佳设计奖、WA中国建筑奖等。曾受邀参加国内外多个展览,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UIA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等。编著有《对话老建筑》、《胡同智造》等书籍和教材。设计作品被《Architectural Record》、《建筑学报》、《建筑创作》等学术媒体多为报道。


23D19

讲座现场


中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那么一般性的历史遗产如何去符合当代人的生活,如何去可持续地实现一种消费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中国目前所有城市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


2526E

讲座现场


讲座从韩文强教授引用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发生火灾后引发“建筑改造”在学术界的争论展开:19世纪,巴黎圣母院的设计师勒·杜克(法国)对中世纪巴黎圣母院的遗迹进行改造,并根据其自身理解加入部分哥特式的风格,整修为全新的巴黎圣母院,因此,烧毁的巴黎圣母院实际上也并不是中世纪留下的老的部分。当时,由于“建筑遗产”概念的产生,勒·杜克先生积极地做了很多建筑改造,他认为:“保护一栋建筑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再次使用它的方式之后,尽可能地去完善全新的功能需求,以至于不需要于建筑之中作出更多的改变”,这是一种“积极”地干预旧建筑的一个思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干预是把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新的,那么建筑当中历史的痕迹、年代的记忆都被遏止掉了,所以约翰·拉斯金说到:“如同期盼人类的起死回生一般,意图通过修复重建来还原一栋建筑曾有的伟大与光辉都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一次非常鲜明、重要的一次关于建筑“原真性”的争论。


27E8C

讲座现场


这场争论到20世纪初的时候,奥地利学者李格尔把这个争论进行了一个统合,他认为勒·杜克先生注重的是旧建筑当中的现时性价值观,而约翰·拉斯金先生所讲的是纪念性价值观,所以一栋旧建筑里包含了很多的价值,可以细分成很多的方面,但李格尔同时也提出了“基于建筑的使用价值提出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是建筑现代保护过程中最本质的部分”。


韩文强教授表示,后来也有一些建筑师对于历史的建筑如何去重新梳理和改造做了非常重要的尝试,其中非常杰出的就是卡洛·斯卡帕、拉斐尔·莫内欧、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都做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建筑改造案例,甚至一直延续到我们当代,比如库哈斯的一系列建筑改造的实践以及新进获得普利策奖的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他在普利策奖的颁奖词中也高度评价了建筑改造部分的价值。


29D92

讲座现场


因此,韩文强教授自述其自身在实践当中关于改造策略的设计思考主要有:第一点,思考新的构筑与原有建筑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些教材中提出关于旧建筑介入好多不同的方式(1.干预,也就是依托旧有建筑的形式向外生长,2.置入,可能是一个新的部件完全替换;3.装置,可拆除轻型装置的介入),就是说当历史建筑是个非常宝贵遗产的时候,这些不同的态度,其实是衡量旧建筑物本身价值的态度。第二点,是对材料方面的引用,包括旧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等等。第三点,功能是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实际上使用是激活旧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如何把使用非常完美的适配旧有的空间,是每个设计者都需要去考虑的内容。第四点,是语言,可以理解为一种风格,因为旧的房子都有当时时代的印记,有点类似于旧建筑改造叫做“形式决定形式”,而不是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之间需要有一种对话、呼应的关系,一种延续的关系。

 

随后,韩文强教授就自己的实践案例,分别从新与旧的反转、新与旧的连接、新与旧的并置、新与旧的借用、新与旧的延展五个方面来分享他是如何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通过一些恰当的处理,形成一些新的、有气质的、能够跟大家产生共鸣的空间实践。向大家展示了对于空间的一种可持续,实际上不仅仅是可持续的建筑改造,同时也是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新与旧的反转:《扭院儿》


25784

新与旧的反转:《扭院儿》

 

扭院儿项目改造目的是升级现代生活所需的必要基础设施,将这处曾经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传统小院儿转变为北京内城一处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扭院儿设计了两个曲面墙,空间有起有伏,高低错落,这改变了原本四合院的庄重、刻板的印象,营造出开放、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韩文强教授使用了整合家具的思路,主卧房间还可变成活动空间,真正做到了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整合式家具用来满足空间场景的这种弹性切换。“扭院儿”就是在维持已有房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改变院落空间的气质并满足多样的使用,让传统小院儿能够与时俱进的融入到当代城市生活之中。


新与旧的连接:《折叠院》


F742

新与旧的连接:《折叠院》


折叠院位于北京东城区钱粮胡同一片院落之间,原有建筑并不是四合院常见的坡顶建筑,而是几个相互分离的砖混平顶房。场地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一块空地,包含两个砖房和一棵老树;后部是一个U形建筑体,玻璃屋顶盖住了内院。韩文强教授表示此项目改造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基于现存条件做恰当的拆改,增加建筑空间的活力,回应不确定的功能。于是基于平屋顶建筑的特点,设计在旧有建筑平面格局上添加了连廊和楼梯,将屋顶与地面、房屋与庭院相互串联,成为一条可通达赏玩的折叠循环路线,让建筑的内与外、上与下、新与旧产生互动关系。


新与旧的并置:《叠院儿》 


17A3F

新与旧的并置:《叠院儿》  


叠院儿原建筑是一座颇具民国特征的四合院商业用房。建筑未来的使用被设定为兼有公共活动与居住的混合业态空间。设计受到传统空间中“多重叠合院落”的启发,将原本的内合院改变为“三进院”,以此适应从公共到私密逐级过渡的功能使用模式。“叠院儿”重新梳理了新与旧、内与外、人工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局部拆除了南侧房屋屋顶,在室内空间与街道之间退让出第一层庭院,然后在南北房屋之间新加入一座坡顶建筑,并以两层平行的庭院将新与旧相互分隔。三层庭院让所有的室内空间都能有竹林与阳光相伴。空间之间彼此分离又相互透叠,由此实现了由外至内不同空间场景和生活情境的叠合并置。


新与旧的借用:《爱马思艺术中心》

1C8BE

新与旧的借用:《爱马思艺术中心》


爱马思艺术中心以“共生”作为主要理念,让新与旧、内与外、建筑与自然、艺术与人群之间和谐共生。设计首先解构和整合了美术馆功能,在主展厅之外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从自然环境-公共空间-展区的自然过渡。其次,重新梳理整个空间的流线,在原有空间基础上拆改和增加了楼梯、电梯等,把观展流线改造成了一条循环流线。建筑中将场地中原本的树木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庭院与树木塑造出建筑清晰的空间性格特征。树木也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空间与自然的结合给场馆带来无限的魅力。外立面采用半透明金属幕墙,好似一片揭开的帷幕。树仿佛从银色外立面中生长出来,和这些“帷幕”连成一体,既是环境的一部分,又是建筑的一部分。


新与旧的延展:《有机农场》


1D063

新与旧的延展:《有机农场》


本案的基本功能是有机粮食加工作坊,在这里完成粮食的收集、加工、包装流程,再将成品运送至外地。整体建筑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房屋围合而成,分别是原料库、磨坊、榨油坊、包装区。内庭院作为粮食的晒场,围绕内庭院形成便捷的工作循环流线。建筑的边界是联通四个分区的外部游廊,这是参观粮食作坊的流线。院与房的有机联系使得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屋顶下产生多种跨度的使用空间:小尺度的游廊、中等尺度的房间、大尺度的厂房,可以弹性的适应加工作坊的复合使用要求。空间、结构、材料以及层次性的室外庭院共同塑造出这个农场温暖、自然、内外连续的工作场景。


283B3

讲座现场


整个实践案例分享过程,韩文强教授为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享他做设计以来对空间的实践,包含旧建筑改造项目、建筑与室内的项目,虽然项目多以北方为主,地域上有所差别,但道理上其实都是相关的,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其实在当代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甚至我们人居环境所出现的一些局部性的问题,正是由于一些专业之间的分立,导致人无法整体的去感受一个完整的环境。因为“环境”的概念是一个包裹性的、沉浸性的,而不是一个物体。

 

讲座接近尾声时,韩文强教授逐一耐心解答讲座现场师生的提问,精彩务实的讲座激起了现场每一个人设计创造优质环境,改善人居条件的激情,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师生们领悟要以多元视角与理性手段积极介入当代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进程,在现实与自然、历史与社会的关联中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创造富于时代精神和人文品质的空间环境。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


图文: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环境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