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永利集团304am官方入口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一带一路”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生活美学构建与品牌发展研修班》“名家讲座及专家授课”系列活动继续展开。此次专题讲座专家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章莉莉教授。章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跨界创新》和《非遗生态圈建设与生活美学》两场精彩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跨界创新》
授课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章莉莉
章莉莉教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跨界创新》为讲座主题,与我们分享了她在非遗创新上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她的团队是如何通过“非遗跨界创新”的模式让非遗走入人们的生活。章教授认为:“目前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最缺的是市场化,而设计师熟知市场需求,同时设计师也需要从传统文化、非遗工艺中汲取灵感,恰能与传承人互补;高校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让传承人与设计师能在研培班上互相接触,继而开展合作。”
章教授先后介绍了“千里江山翠履霓裳”“芙蓉花主题蜀绣高级定制服饰”“一竹一世界的当代设计美学”“青海果洛藏银锻造格桑花的故事”以及“陕西绣娘纳鞋底针法的当代应用”等多个精彩案例。她认为,非遗只有转变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新时尚,才能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通过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的跨界合作,对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原生情境等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创作出既被大众喜爱又具备文化传播功能的优秀作品。章教授感慨道:“中国设计的力量来源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上用到的颜色、材料、图案以及技艺,这些是设计师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各民族文化生态的多彩样貌,恰恰是当代设计最好的能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挥高校设计专业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把高校的设计团队源分享给传承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章教授分享“千里江山翠履霓裳”系列作品
章教授分享芙蓉花主题蜀绣高级定制服饰案例
章教授与学员共同探讨非遗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章教授希望更多年轻人来传承,宣传非遗
章教授分享传统竹编在“竹编万花筒”项目中的应用
章教授课上认真记听讲的学员们
最后章莉莉教授强调了当下多元的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作用。她通过“《白蛇惊变》非遗跨界音乐剧及展览”和“非遗与公共艺术跨界‘百鸟林’‘竹编万花筒’”两个项目阐述了现代艺术媒介与艺术形式对非遗传播的推动。正如两个案例中的音乐剧和公共装置艺术使得“非遗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旧物,它可以成为新颖的艺术品”。通过跨媒介艺术的合作、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嫁接,非遗与公众有了更为多样的互动方式,公众也对非遗有了更为多元的认识,从而推动公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章教授最后总结道:“非遗一旦成功进入市场,传承人能谋生,年轻人能喜欢,非遗的根就不会断。非遗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材料创新,让非遗与当代生活相适应,只有这样,未来中国才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优秀品牌。”
《非遗生态圈建设与生活美学》
授课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章莉莉
章莉莉教授的第二场讲座围绕“非遗生态圈”和“生活美学”展开,章教授指出非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生物学的方式来比拟当今的非遗传承——把传承人比作种子,把公众比作土壤,把政府比作阳光,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比作雨露。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非遗才可以真正实现活态化传承。非遗活态化传承的能量先从传承人到公众,再由公众反哺给传承人,最终形成非遗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章教授分享非遗活态传承的能量流动与循环
章教授认为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保护,应由现代设计帮助传统工艺转化成产品进入市场,最终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她提出“非遗经纪人”概念,认为“非遗经纪人”将连接非遗和市场的两端,他们即懂得非遗的保护,又懂得市场规则。通过“非遗经纪人”帮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对接合适的市场渠道,慢慢找到传统工艺在现代市场中的新用途和新价值。章教授还讲述了关于文化多元性的问题,探讨了非遗传承与文化多元性的关系。人类世界是动态发展、复杂多元又相互依存的整体,文化多元性是判断其成熟度和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好、传承好丰富的非遗文化,维护好人类世界的文化多元性。
章教授分享非遗文创案例
章教授分享非遗文创案例
章教授与学员认真交流
章教授与学员合影
最后章教授强调非手工制作的非遗作品也具有重要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对非遗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作用。同时,章教授认为“品牌跨界”会形成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多品牌意识到了中国文化蕴含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她通过“于小果中式点心”这样的新兴品牌和“华硕笔记本”“上海凤凰牌自行车”等老字号企业所做的非遗项目与品牌跨界合作实现非遗文化传播推广的成功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述,认为“品牌跨界”不仅实现了新兴品牌和传统品牌的多彩绽放,也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与推广传播。
文、图:乔莉媛 何丹